客服热线:029-86252006
首页 节能产品 环保产品 节能环保商家 节能环保资讯
节能产品

TOP

新能源汽车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
2022-06-24 09:32:14 来源:中国能源报 作者: 【 】 浏览:0次 评论:0
  为加强城市交通污染治理,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。现如今在“双碳”背景下,城市交通出行深度减排更成为重点。当前,城市公众低碳出行现状如何?如何切实推广低碳出行?在近日举行的《面向零碳出行——城市公众意识、行为及驱动因素研究》(以下简称《研究》)发布会上,与会专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。
  据介绍,报告团队抽样调查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3500份样本,从公众对低碳及零碳交通工具相关话题的认知、碳价值观现状、出行现状,以及低碳出行驱动因素等角度进行了分析。
  《研究》显示,公众在通勤出行方式的驱动因素中,选择“拥护低碳出行”的比例最高,达到38%,说明目前公众对低碳出行方式比较认可。且公众认可的低碳出行方式当中,采用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出行的占比较高。目前,公众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大幅提高,近七成的公众表示会在下一次购车时考虑买新能源汽车。
  “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品质越来越接近消费者对于车的需求,相比5年前,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舒适性、品牌和车辆配置的关注度与满意度明显提升。”北京交研都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莹指出,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使用环境和政策环境预期也较好,“零碳出行”未来的政策发力点将落在提升充电服务水平、激励消费者替换新能源汽车和积极探索绿色碳交易模式。
  以北京为例,该市交通领域碳排放占全市总碳排放的1/3。北京市印发的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能源发展规划》明确,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。“从北京数据看,1辆汽油小客车碳排放量约为2.5吨/年,1辆新能源小客车碳排放量约为1.2吨/年。如果绿电比例进一步提高,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量还会大幅降低。像北京这样一个拥堵比较严重的城市,下一步重点应该是激励‘油改电’,会带来更明显的减碳效果。”刘莹说。
  在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任王志高看来,影响低碳出行的因素包括出行水平、出行结构、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,其中前3项与城市规划和设计密切相关。他认为,当前我国城市的低碳出行仍面临以下挑战:一是城市高密度蔓延,城市形态难以优化,进而导致出行结构相对高碳;二是城市道路和空间人性化考虑不足,以致公众普遍过度依赖私人汽车出行。
  事实上,除了有公众拥护低碳出行的意愿外,更需要有友好的低碳出行基础设施环境。《研究》显示,部分公众对于实行零排放区、禁售燃油车等相关政策信心不足,主要担忧之一就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难以支撑个人出行需求。如就新能源汽车而言,其充电便利性仍然是公众担忧焦点之一。
  “每一个人的出行需求都是多样化的,城市规划设计也需要做到精细化,为公众提供更多自主选择。”北京大学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江燕认为。
  刘莹指出,在民众对新能源汽车已经表现出很强的接受意愿的情况下,激励性政策至关重要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专家均表示,低碳出行应是根据不同场景、不同需求提供的多种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的集合。“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,公众每次出行可能使用汽车、自行车或者轨道交通等多元化的方式,也可能在生活出行使用汽车、通勤出行使用公共交通。本质上来说,城市应更多提供适宜不同需求的多样化选择。”刘莹指出。
  “出行政策影响的群体非常多样化,政策制定实施要充分了解尊重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多样化需求,同时要遵守循序渐进、提前沟通的原则,加大宣传引导,获得推广共识。”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进一步说。
  龚慧明指出,交通政策历来需要“组合拳”,出行和运输的需求必须要整体统筹,目的就是要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。
  环保节能网热线:029-86252006
  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北关正街35号方兴大厦8楼
  环保公司网址:www.hbjnw.cn
Tags: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碳减排 责任编辑:hbjn2003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“盐城样本”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验 证 码:
表  情:
内  容: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广告位